口述歷史訪談與老照片蒐集

拓展史學的領域

一、前言

「口述歷史」的語意涉及兩層次之詮釋,一為「口述」,一為「歷史」。

「口述」是相對於「文字」的概念,亦即透過一個人或一群人敘述其生命/生活經驗或生命/生活故事(life stories)以累積文本(text)的方式。(英文 “life story” 可譯為生命史或生活史,前者著眼於時間的延續,後者著眼於打破以往歷史侷限在公領域範疇的偏差。)

「歷史」牽涉到事件何時何地發生,何人牽涉,如可發生……等事實,以及對這些事實所做的詮釋與觀點。

口述歷史訪談

口述訪談是歷史史料蒐集與田野調查工作的方法之一。透過與報導人或受訪者實地的對談,可以彌補既有文獻史料與田野調查期間使用觀察法的不足。

訪談的對象系依事前所確立要調查研究的對象與目的而定,進行訪問地方耆老、具有特殊技藝、從事特殊工作、參與或目睹某些事件始末者。

二、口述歷史方法

完整的口述歷史研究過程包含三階段:訪談前、訪談時、與訪談後。

以下將分別討論這三階段必須注意事項。在探討方法時,一方面著眼於一般的口述歷史應注意事項,一方面並以女性主義觀點出發的口述歷史作為探討焦點。(本文只著重從事女性主義口述歷史時特別必須注意事項,有關一般口述歷史方法論中的細節,例如錄音、事前的接洽、事後的詮釋與整理等相關事項,

訪談前之準備 1

1.  訪談的工具:一般以錄音機及相機為主,攝錄影機則視個人或專業需求而定。當然筆記用的筆及紀錄用的資料卡、問卷或紙張是不可或缺的。

2.訪談對象的選擇:針對調查研究的主題蒐集相關報導或資料,並從中找尋訪問對象(當然也有很多時候是透過前一位受訪者的推薦介紹者)。再者訪談對象中性別的選擇,與主題的設定及地區的風土民情均有密切的關係,故宜入境問俗。

訪談前之準備 2

3、訪談時機:可透過查訪事先確定受訪者的聯絡資料,進而與其取得聯繫,洽定安排訪談的時間及地點。除此之外,亦應視訪談的區域與對象安排訪談時間,比如農忙時不去訪問農家,年節對各行各業均不適宜;而一天當中,太早或太晚、吃飯午休    時間也不適合貿然往訪。

4、閱讀資料:應對與受訪者有關的人與事蒐集資料,並就先所蒐集之資料加以閱讀,同時也藉此發掘、擬定問題或問卷,讓訪談工作能順利展開。

訪談前之準備 3

5 訪談題鋼:進行採訪前務必將所預擬之提綱事先送請受訪者參考(如為年長者,題目字體要放大) 使其有所準備,如此,一方面可以節省時間,另一方面避免其言不對題。

訪談的方式

|個案訪談法〈不同背景的人士〉

以直接問答的方式進行,

也有以事先製作好的問卷進行。

|焦點集團訪談法 〈如耆老座談〉

訪談的紀錄

一般是採用筆記方式紀錄,除以問卷直接填記外,亦有兼採錄音或錄影方式紀錄訪談內容。

紀錄受訪者基本資料

在進行訪談之前或之後,必須留下受訪者的基本資料,包括姓名、性別、年齡、職業、地址、電話訪問地點與日期,及其他的資料提共者。除了佐證資料來源的真實性,也有助於日後進一步的查詢與再聯絡。(包括對訪談內容之確認與校對等)

如何獲得深入而切重主題的訪談內容 1

 A、透過與受訪者熟識的朋友或社區公眾人員(如村里長、鄰長、發展協會理事長、民代等)介紹,以迅速取得對方的認同;或以密集的拜訪,同時清楚表明自己的目的及需要,以與受訪者建立基礎性的關係。

B、先以聊天的輕鬆方式,與受訪者展開對談,再慢慢將談話內容導入主題。過程中,宜盡量製造和諧而愉快的氣氛,使受訪者能有輕鬆的心情,如此對於問題內容的收集將有所裨益。

如何獲得深入而切重主題的訪談內容 2

C若有必要使用錄音設備,必先經過受訪者硬許。

D 、在訪談過程中,若遭逢受訪者刻意迴避或表明不願意提及的情況(如錢財或屬個人隱私等問題),應該立即轉移話題,以免訪談中斷,同時也表示對訪談者的尊重。

E 、注意頃聽,紀錄重點,若有疑義,要複述受訪者意見,以免疏漏及錯誤。

F、控制主題與發言內容,且必須掌握好情勢, 兼顧聽聞及記錄要領。

如何獲得深入而切重主題的訪談內容 3

G、採訪中必須關掉手機、呼叫器等,以表示對受訪者的尊敬。

H訪談宜準時開始,準時結束,避免妨礙受訪者之作息及行程

I、即使受訪者態度不佳,仍須保持謙恭的態度。

J、訪談之態度應誠懇有禮,親切友善,並且在心態上要摒棄「秀才不出門,能知天下事」、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士大夫觀念,才能做好田野訪談工作。

心靈告白的問題舉例

你最喜歡讀的書是什麼?為什麼?

你最心驚肉跳的一次說謊是什麼時候?

請用7個關鍵詞回憶你走過的歲月?

在這個世界上你最想感謝的人是誰?

驚聲尖叫你最怕的東西是什麼?為什麼?

親人得了不治之症,你會傾家蕩產去救嗎?為什麼?

你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樣的?

你做過哪些奇怪的夢?有應驗的嗎?

你認為讀書的意義是什?

你認為人生的意義是什麼?

你這一生中 是什麼事最令你後悔莫及?

如果你是明星,你最想演哪個角色?為什麼?

面對乞討者 你是否會伸出援助之手?為什麼?

1、宜盡快把握時間將訪談內容整理出來, 以免記憶隨時間而流失。

2、採訪後若有相關作品集成或照片,需準備一份贈與受訪者,以示感謝。

 

如何蒐集老照片?

        老照片是鄉土與人物生命史的記憶,在做社區意識凝聚的工作時,想辦法將這些「記憶  」蒐集起來,可是一件重要的基礎。

要多「老」的相片才能叫做
「老照片」呢?

「阿伯,您兜有老相片冇?」   

「老相片喔?以前大水來的時節,全部攏淹了了囉!」

        除了不知道多老的相片叫做「老相片」,很多天災人禍也  常常是這些「古董」的殺手。

如何才能蒐集到老照片呢?

以下有幾個步驟供大家在做歷史重建運動時作參考:    

1.您可以先「散播消息」,告訴社區的人有蒐集老照片的活動。

散播消息的辦法可多種了,可以貼海報、發傳單 、在社區刊物登個廣告啟事,或是利用口語傳播,也可 以經由學校的行政體系來請小朋友的家長多多幫助「鄉 土教學」活動的「蒐集照片」單元。重要的是,不管哪 一種,都是要讓這個消息在公共場合中增加「公共參與」的機會。因此,善用社區內既有的人際脈絡以及行政資源,來發佈消息,這是第一項考驗。

如何才能蒐集到老照片呢?

第二項考驗可就是您的自信以及毅力了。

有時候,一件工作沒人理睬,或是反應不佳,很可能會讓學子們感到挫折感。但是,不要害怕唷!社區工作可不能單打獨鬥,多找幾個願意在村莊中「串門子」的人,每人帶一些茶葉啦,餅乾什麼的,也許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,打開話匣子,讓彼此在較融洽的氣氛下,討論「有沒有老照片」這麼一件事。

如何才能蒐集到老照片呢?

有些地方或有些人可能是「老照片」較多之處,您可以針對您的主題,找不同的「公家機關」,甚至是地方上的大家族、仕紳、曾任官職的鄉親等等。而且,如果說社區中有歷史悠久的「照相館」,或是喜愛攝影的人,那邊很有可能就是老相片的「大本營」,不妨前去試試探詢一番。

而每個家庭其實都有可能收藏一兩張老相片,有的可能是祖先的端坐照片,或是婚喪喜慶的紀念照,還是「毋忘影中人」的旅遊紀念相片......,不要放棄任何的機會。

如何才能蒐集到老照片呢?

每一次的尋寶,都不要忘記留下您與對方的聯絡方式,他/她們很有可能都是小線索的提供者唷。

如果田野的方式讓您好一段時間都在外面跑,而您哪天想休息一下,給個小建議,也許到圖書館挑本過去的歷史文獻,裡面相信有很多的資料、管道、人物等訊息等著您去挖掘。泡杯清茶,閱讀也能增加我們與鄉親交談的題材。

如何才能蒐集到老照片呢?

以上是蒐集老相片的方法。如果各位有興趣的話,也可以透過家族聚會分享您的意見與經驗。

當然,蒐集到的老照片給怎樣處理?這也是一大學問。

蒐集到的老照片要怎樣處理?

1、妥甚保存:

如果是借來的 ,應該儘速處來,早日歸還。並表達感謝之意。

如果屬自己的,應存放在防潮櫃中

2、複製:可掃瞄、翻拍、影印等。

3、解讀:針對照片的背景與人物事蹟等進行解讀。

蒐集到的老照片要怎樣處理?

4、編輯製作:

*編印老照片專輯

*製作展示看板

 

    我們要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

「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」,就必須「上窮碧落下黃泉,動手動腳找資料」,不辭辛勞,多方尋覓史料,方能揭示歷史的真相,寫出可信的歷史。

「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」,就必須敢於打破傳統使學的陳說,不僅要由上而下研究歷史,也要由下而上研究歷史,轉換視角,改變觀念,方能揭示歷史的真相,寫出可信的歷史。

「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」,就必須改變歷史學單一格局,採用跨學科與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方法,端正方向,拓寬思路,方能揭示歷史的真相,寫出可信的歷史。

口述歷史就是運用史學與敘述故事的文學相結合。